<<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马克思说,只要有剩余价值的产生——即有人的劳动被无偿占有了——就会有资源的浪费。过去的短缺如是,今天的通胀亦如是。 
通胀永远是相对条件下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为什么说是相对条件下呢?因为如果货币供应没有变,而市场的产出受到限制的话,也意味着货币的供应量增加了。如果货币供应增长的同时限制市场的条件也增加的话,通胀的效果就更明显了。而这和政府的管制是分不开的。 
去年上海律师严义明曾经要求政府公开四万亿救市资金的内情,含义着纳税人有知道这些税项是如何设立及这些税将怎样花的权力,否则就是侵犯了纳税人的权力有无偿占有纳税人劳动的可能。很遗憾没有听到下文。司马迁在两千年前就认为政府是协助市场上运做的一种分工形式,人们交税只是为了购买政府提供的服务。虽然炎黄子孙没有明白含义,但这个对政府的正确解释却比西方经济理论(交易费用)早了两千年。既然只是购买政府的服务,就和在市场上购物一样,消费者有权决定买什么及了解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但是中国人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就是没有这个权利。且不论司马迁不会同意,就是马克思也会反对这种纳税人劳动没有保障的情况发生。但信奉马克思理论的执政党就是这么做了!让鬼都害怕。 
我不反对政府救市,虽然也有其他的经验可取。我反对的是在纳税人根本没有任何权力监督的情况下这些本来就名目可疑的税款最后有多少会用在刀刃上。没有经过必要的生产环节缺少对应的产出而直接进入贪官的腰包的公款无异于向市场投入了太多的钞票,况且政府项目的浪费在任何国家都是不争的事实。财政拨款如是,指令信贷亦如是。为了救市增加信贷表面上是基于市场的需要,而出于政治需要这些新增贷款落在了地方政府和国营企业手中。国营企业的高耗低产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已在《从马克思理论看国营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里有过分析,地方政府还贷也是遥遥无期,于是银行坏帐的增长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中国坏帐和美国赤字——不幸国家各有各的不幸。这些短期内增加的剩余价值是通胀加剧的原因。 
长期形成的困境是,国营企业垄断经营是限制了市场的供应。因为效率高的企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限制没有发展的机会,比如民营企业。生产供应不足,国企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为此蒙受损失,这些被无偿占有的劳动累积起来就是今天通胀形成的另一个原因。 
七大领域为国有垄断,这样看银行的坏帐还会增加,这样看通胀的阴影会挥之不去。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九三年也是通胀加剧。朱容基上台后遏止特权借贷,当时的特权借贷好比今天的指令接待;另一方面拆除垄断放开市场增加产出。从马克思理论的角度看是相对有效的消除或减少了劳动被无偿占有情形的发生。最终不仅成功的遏止了通账,还为后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打下了基础。可取的经验在手,只是今天居庙堂之高者再无当年的见识和勇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标签:马克思 通胀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